您现在的位置是:沉默寡言网 > 热点
券商资管子公司扩容至24家
沉默寡言网2025-07-05 18:22:55【热点】6人已围观
简介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北京商报随着万联证券于近日获证监会核准设立资管子公司,券商资管队伍再迎“新兵”。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1月13日,2022年以来已有3家券商
炒股就看,券商权威,资管至专业,公司及时,扩容全面,券商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资管至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万联证券于近日获证监会核准设立资管子公司,公司券商资管队伍再迎“新兵”。扩容公开资料显示,券商截至11月13日,资管至2022年以来已有3家券商先后获批设立资管子公司。公司总体来看,扩容目前已有20家券商资管子公司登记在案,券商加上2021年获批并在同年成立的资管至山证(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证资管”)及上述3家,券商资管子公司的公司行业队伍已逐渐扩容至24家。在市场人士看来,资管业务已逐步成为券商主流业务,因此,券商向资管子公司业务方向发展也是趋势,其业务潜力值得重视。
行业队伍持续扩容
继、证券在年内获准设立资管子公司后,又一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在近日获批设立。11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核准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联证券”)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批复》。据批复内容显示,证监会核准万联证券通过设立万联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联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批复内容还提到,万联资管注册地为广东省广州市,注册资本为5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由万联证券全资设立。
据证监会公布资料显示,万联证券于2020年10月递交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并被证监会接收材料,于2021年3月获证监会反馈意见。如今,耗时两年有余,万联证券终于获准设立资管子公司。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万联证券外,2022年以来,还有国金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两家券商获批成立资管子公司。其中,申万宏源集团在11月4日公告表示,证监会已核准申万宏源证券通过设立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据了解,申万宏源资管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25亿元,由申万宏源证券全资设立。
同年7月,证监会也核准国金证券通过设立国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资管”)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国金资管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3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由国金证券全资设立。
总体来看,据中证协官网显示,目前已有包括安信资管、渤海汇金资管、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德邦资管、东证融汇资管、广发资管、国盛资管、华泰资管等在内的20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被“登记在册”。在这一基础之上,旗下资管子公司——山证资管也于2021年5月获批,并于同年11月成立;加之年内获批的3家资管子公司,目前业内券商资管子公司已扩容至24家,行业队伍进一步扩大。
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也有多家头部券商纷纷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并在年内取得进展。例如,证券于9月30日收到证监会关于其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审核反馈,要求中信建投证券需就业务了结计划方面、资管子公司部门设置等方面进行回复。除中信建投证券外,还有、也相继于今年6月、7月收到证监会关于其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反馈意见。上述3家公司已于2021年公布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计划。
资管业务潜力值得重视
为何近年来券商纷纷成立资管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此举将推进资管业务板块转型,在大资管格局中抢占市场地位,同时也是在《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后,抢抓布局公募资管业务的重要时间窗口。此外,更能利用子公司框架下的机制优势,全方位提升券商资管业务的竞争力。
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显示,同一主体或受同一主体控制的不同主体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其中控制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这一背景下,公募持牌数量限制被适度放宽,券商资管子公司正稳步扩容。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则评价道,“越来越多的机构把资管业务部门划分出来成立子公司,而作为子公司,在业务方面的便利性、灵活性、合规性都有显著提升,因此券商成立资管子公司,可以更好地开展资管业务”。
Choice显示,合并报表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A股41家直接上市券商共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35.4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349.24亿元减少3.95%。
虽然受年内市场表现不佳影响,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小幅下滑,但多家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仍同比大涨,如、、等6家券商涨幅均超50%。从单家券商的最新排名情况看,有8家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超过10亿元,中信证券、以及排名前三,分别实现收入80.83亿元、66.78亿元、25.97亿元。
“券商资管的业务潜力值得重视,有较好的前景。未来随着规模扩大,竞争逐步增加,业绩以及增长速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分化。”王剑辉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实习记者 郝彦
很赞哦!(831)
上一篇: 谁是中国医疗第一城?
相关文章
- 为锂电池做血液级检测,她拿下30家世界500强订单
- 威马汽车全员停薪留职?有关负责人:没有接到消息 员工:正遭遇困境
- 东北证券涉45亿保荐项目造假被立案调查 2022年净利骤降86%最大股东股权转让暂停
- 财信吉祥人寿半年获15.66亿增资偿付能力提升 芒果传媒跨界保险业4亿入股成第五大股东
- 央行、银保监会: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
- 再度惊吓市场 “日本伯南克”政策立场难捉摸
- Anker因过热起火风险在海外召回型号为535的充电宝
- 开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云办公板块跌幅居前
- 2022年11月24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衰退预期不寒而栗!高盛CEO:早就应该裁员了